清 乾隆 白檀木顯字枝葉   

描述:褐色乾枯樹皮數片與兩枝枝葉,樹皮包裹在五個黃紙包內,樹皮上隱約有似藏文的紋理,紙包墨書藏文唵、巴、打、吽、拉等字。褐色乾枝葉與樹皮收貯於一長方形漆盒中,盒蓋內黏附的白色絲織品上墨書漢、滿、蒙、藏四體文字,漢文曰:「乾隆十四年章嘉胡土克圖欽奉上諭,自阿穆多地方梵宗寺恭請大聖宗喀巴降生時,割臍滴血處自然生成、有番唵等字樣大利益白檀香樹皮花葉。」乾隆十四年乃1749年。盒內附一內務府官員為奏呈御覽所撰寫的滿文奏稿,內容即說明:這些樹皮與枝葉是來自梵宗寺中白旃檀樹,此樹是宗喀巴佛初生時臍帶血滴落之處。樹葉上原本有藏文,但已都無字,虔誠祝禱後在樹枝上還有字,並且得到九塊有字的樹皮,包裹後都註明了藏文原字。如今將樹皮、葉與花一併進呈御覽。由此可知,漆盒內所收貯的褐色乾枝葉是來自於「梵宗寺」中的白(旃)檀樹(又稱菩提樹),這株白檀樹乃自然生長於藏傳佛教格魯派(俗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出生落地之處。為了紀念宗喀巴的功業,1379年在宗喀巴出生地首建聖塔,1560年建成彌勒佛殿(藏語「賢巴林」),因先建塔,後有寺,遂有漢語「塔爾寺」之名。塔爾寺座落於今日青海省湟中縣魯沙爾鎮南面的蓮花山中,宗喀巴出生於「安多地方」(青海、甘肅、四川等地藏區),即前述盒蓋內墨書之「阿穆多地方」,塔爾寺即在此區。乾隆十四年(1749)清高宗親筆御賜「梵教法幢」匾額與「梵宗寺」寺名給塔爾寺,但是御賜寺名未曾廣泛流傳。傳說宗喀巴誕生以後,從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一株白旃檀樹,樹上有十萬片葉子,每片上自然顯現出一尊獅子吼佛像(釋迦牟尼身像的一種)。至今這株白檀樹仍枝葉茂盛,並深獲信眾景仰。世人多知清世宗雍正皇帝深研佛學,其實清高宗乾隆皇帝深受父親影響,也對藏傳佛教的格魯派護持有加。

 

資料來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1c/c4/9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ngchia19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