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藏委員會對章嘉轉世之報告  

資料來源如下:

http://www.mtac.gov.tw/mtacbook/showfile.php?yr=09705&part=3&dno=02&cno=02

近年中國對章嘉之崇奉與研究
楊嘉銘
(蒙藏委員會編譯員)
摘 要
章嘉大師於清朝初年獲得崇高的政教地位,對於廣大邊疆的政治情勢曾經擁有極大影響力。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改革開放」,有限度恢復宗教信仰自由迄今已近30年,期間散處中國各地的章嘉法邸、寺院及其他聖蹟已有多處陸續獲得修復,開放宗教活動。在學術研究方面,多年來持續有中國學者對章嘉相關問題進行研究,近幾年並有與日俱增之勢。本文先對中國各地章嘉聖蹟之修復開放情形以及轉世等問題進行探討,藉以瞭解當前中國宗教界對章嘉的崇奉情形;其次,檢視近年中國學術界對章嘉之研究情況,既有助於了解章嘉在中國所受重視程度,並可提供讀者作為進一步研究相關問題之參考。

 

壹、序言
章嘉活佛出身青海佑寧寺,一世1章嘉扎巴俄色(1578?-1641),1630年(明崇禎3年)起任佑寧寺第6任法臺。2二世章嘉阿旺羅桑曲丹(1642-1715),1688年(清康熙27年)起,任佑寧寺第20任法臺。31705年(康熙44年)獲清廷封給「灌頂普善廣慈大國師」名號。41713年,康熙面諭二世章嘉:「黃教之事,由藏東向,均歸爾一人掌管」。51727年(雍正5年),清廷封外蒙哲布尊丹巴的敕書中附帶提到:
「張家(章嘉)胡圖克圖者,西域有名之大喇嘛也,唐古忒人眾敬悅誠服,在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之上,各處蒙古皆尊敬供奉。」6
1949年前來臺灣,於1957年在臺圓寂的章嘉為第七世,法名羅桑班殿丹畢蓉梅,生於1890年(光緒16年)。1912年(民國元年)前往北京「贊助共和,並勸導內蒙歸附中國」,同年10月19日,大總統袁世凱令於章嘉封號之內加「宏濟光明」四字。1916年,徐世昌又加封「昭應闡化」四字名號。1919年,獲授「灌頂普善廣慈宏濟光明昭應闡化綜持黃教大國師」名號,「管理內蒙、京城、察哈爾、五台山、熱河、多倫等處各寺廟掌印」。其後先後擔任國民政府的蒙藏委員會委員、蒙旗宣化使、國大代表、中國佛教會理事長、總統府資政等職。1947年,政府授與「護國淨覺輔教大師」名號。7
1978年底,中共決定進行「改革開放」。1982年3月,中共中央制定了《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調整文化大革命期間「全面迫害宗教的極左政策」,有限度恢復宗教信仰自由。文件中特別指出,因為「伊斯蘭教和喇嘛教的宗教問題和民族問題往往交織在一起」,所以應慎重處理伊斯蘭教及藏傳佛教與民族問題的特殊關係。換言之,伊斯蘭教及藏傳佛教的發展所受政治力量的管控,較其他宗教嚴密。兩種宗教弘傳地區的宗教和民族問題,也就更受世人矚目。
就當前中國藏傳佛教弘傳的少數民族地區而言,章嘉的影響力雖然不及達賴與班禪,不過,章嘉的根本道場位於安多藏區,與衛藏的交流互動甚為頻繁。歷史上,章嘉與達賴之間有著深厚的淵源。而且,章嘉的傳統教區至為廣袤,信徒的民族成分亦相當多元,再加上「改革開放」以來相關宗教建築陸續重建開放,轉世問題也隨之日益受到重視。因此,對於章嘉相關問題進行研究顯然有其必要性。茲就宗教與學術兩方面分述如下:

貳、宗教方面
一、相關建築與聖蹟之重建
歷輩章嘉的相關建築包括法邸、寺院(包括住持寺、出家寺、坐牀寺、學經寺等)及其他聖蹟,分布甚廣。
(一)青海省
1.佑寧寺
佑寧寺藏名郭隆彌勒洲,位於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鄉寺灘村,1604年(明萬曆32年),七世嘉色活佛創建。
佑寧寺活佛主要為五大囊活佛和九小囊活佛,五大囊活佛為:章嘉、土觀、松布、卻藏、王嘉,在清代都獲封為呼圖克圖。歷輩章嘉以青海佑寧寺為本寺,一世章嘉札巴鄂色(1578?-1641)修行處後世建有章嘉寢宮,附近山坡上有一世章嘉的墓塚。解放前,佑寧寺屬寺多達49處,屬於章嘉囊的有鹿角哇寺(亦作蘆家洼寺,在樂都縣引勝鄉)、章嘉寺(大通縣寶庫鄉)等。8
文化大革命期間,佑寧寺「大、小經堂及一切建築全被拆毀,成為一片廢墟,僧眾全部遣返回家。」91980年7月,青海省委統戰部批准重新開放,同年重建了嘉色寢宮,之後陸續重建彌勒佛殿、土地神殿,日月神殿、大經堂、小經堂、數間佛殿,及土觀、章嘉寢宮。2004年5月10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列為第7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5月,再度重建大經堂。10
2007年08月03日,青海省互助縣招商局公告「佑寧寺宗教觀光朝覲旅遊渡假區項目」引資公告,計劃「修建歷代高僧大德紀念館、展覽館、修復維護現有殿堂,修建大門、停車場及相關配套的服務設施。」預估完成後年遊客量可達10萬人(次),營業收入1,200萬元,可實現利稅480萬元。

 

2.卻藏寺
卻藏寺位於互助土族自治縣南門峽鎮,由出生西藏堆龍的一世卻藏活佛南杰班覺(1578-1651)始建於1649年(清順治6年)。
根據章嘉大師圓寂典禮委員會編印的《護國淨覺輔教大師章嘉呼圖克圖史蹟冊》記載,七世章嘉於1890年誕生於青海大通縣拉路塘(今互助縣南門峽鄉卻藏灘),1892年「奉迎安座朝藏寺」(今通稱卻藏寺)。1896年於該寺「正式依佛制出家,舉行坐牀大典」。
歷史上,有幾輩卻藏活佛與章嘉活佛之間具有師徒、親戚關係。三世章嘉若必多吉由二世卻藏洛桑丹貝堅贊爲其剃度,三世卻藏是三世章嘉的胞弟。四世卻藏是四世章嘉的胞弟。六世卻藏是七世章嘉侄兒(二弟的兒子)。
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歷次政治運動,卻藏寺原來規模宏大的建築群被損毀了大半,重要的古建築,僅殘留著章嘉活佛昂和卻藏活佛昂。1981年重新開放。1998年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列爲第6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築類)」。1985年3月1日開始重建千佛殿,至1987年8月16日全部竣工。國家撥款10萬元,卻藏活佛募集了42萬元。另外,三次修繕卻藏昂、章嘉昂,共用人民幣6萬元。
當地政府重建卻藏寺,也是基於經濟考量。例如,南門峽鎮的鎮長就曾經說:該鎮前有南門峽水庫,後有原始森林,「將來再加上卻藏寺--文化旅遊,將成為一條交通便利的旅遊線。鎮政府看到了這樣的前景,於是下大本錢要維修好寺院,做成這件事。」
(二)甘肅省
2007年5月甘肅省公告「武威第六屆天馬文化旅遊節籌備方案」,所列「舉辦旅遊觀光活動」中列有「天祝縣……在現有旅遊專案的基礎上,加大對藏土民族風情部落的規劃和建設,藏、土民族風情部落要體現規模和特色,體現原汁原味,同時,對章嘉活佛出生居住地進行維修、保護」。13
天祝藏族自治縣旦馬鄉(縣城西北200公里處)細沙河上游,在埋葬三世章嘉胎胞的地方長出一棵柏樹,被稱為「章嘉一棵柏」,三百多年獨立當地,成為香火鼎盛的宗教聖地。除了三世之外,五世羅桑圖登達吉(1849-1874),也出生於今天祝藏族自治縣。14
其次,天祝藏族自治縣的天堂寺,三世章嘉曾在此寺受啟蒙教育。1978年,天堂寺與石門寺、華藏寺等寺院相繼重建開放。1993年11月5日,總投資近30萬的天堂寺時輪大經堂開光。1999年後,又修建了高達27米的千佛大殿,內置高18米的木雕宗喀巴大師佛像。15
(三)北京市
1.嵩祝寺
位於北河沿大街25号。自1727年起,為章嘉在北京的駐錫寺。民國時在寺内成立了佛教同願會,章嘉任會長,後又作為蒙旗宣化使公署。
嵩祝寺之東為法淵寺,西為智珠寺,三寺殿宇相連,為明朝番經廠及漢經廠舊址。1984 年被定為市级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曾進行修缮。2005年,列入第二批整改文物建築。16近年,嵩祝寺西跨院開設了一家會所式的高級餐館,名为「嵩祝名院」17,其他寺區則迄未對外開放。
2.雍和宮
北京現存最大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寺廟,前身是雍正即位前的王府。1744年(乾隆9年),改建為藏傳佛教寺廟,翌年落成,乾隆欽派三世章嘉為住持,從此以後的章嘉呼圖克圖,「世世主持雍和宮,充任扎薩克達喇嘛」。18
文革期間在周恩來總理指示下,這座文化藝術寶庫得以倖存。1977-1979年中國政府撥款300萬元進行全面修繕。1981年2月,雍和宮交給佛教團體管理使用,作為佛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
近幾年來雍和宮香火鼎盛,特別是每年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據報載,2007年僅正月初一當天,香客即多達6萬人左右

(四)河北省
承德外八廟之一的普樂寺,乾隆帝採纳三世章嘉的建議,於1766年修建,寺內設有勝樂金剛立體壇城,並建有章嘉講經堂。
196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6~1996年中國國務院批准避暑山莊外八廟兩個十年整修規劃後,大部建築已經恢復。
此外,張家口曾建有章嘉活佛行轅20,現況待查。
(五)山西省
五臺山藏傳佛教寺院歷史上分屬兩系統,一由西藏派往的扎薩克大喇嘛管理,約有20多所。一由章嘉管理,包括鎮海寺和「佛爺五處」(普樂院,集福寺、廣化寺、文殊寺、慈福寺)。1978年以來,中國政府撥款千餘萬元,修復寺廟30餘座。五臺山現有建築比較完整的寺院95處,其中藏傳佛寺8處:菩薩頂、羅睺寺、廣仁寺、萬佛閣、鎮海寺、廣化寺、觀音洞、上善財洞。
鎮海寺現存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佛殿,宣教殿,左右配殿等,供有清代所塑佛像。寺南側為永樂院,是章嘉的住所,院內建有石雕三世章嘉佛塔,建於1786年(乾隆51年)。
(六)內蒙古自治區
1.彙宗寺與善因寺
彙宗寺位於多倫縣城北,始建於1601年(康熙30年)。寺院竣工時,康熙親臨拈香,即日下旨,規定章嘉冬住北京,夏住多倫。彙宗寺主殿西側建有章嘉倉,是章嘉講經起居處所。1727年(雍正5年),清廷在彙宗寺西南方為章嘉再建一寺,名善因寺。
20世紀60年代,彙宗寺成了國家糧食儲備庫專用倉庫,俗稱大倉糧站。除了二次大戰末期被蘇蒙紅軍燒毀的主大殿外,大部分古建築得以倖存下來,免遭「文革浩劫」。善因寺則沒這麼幸運,1971年4月有些受「極左思想」影響較深的幹部看中了大經堂粗壯的木材,決定將其拆除。之後,又有100多處建築遺址被陸續拆毀

1995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將彙宗寺列入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決定對其遺址進行永久的保護。自1999年開始,多倫縣政府在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實施了定期搬遷佔用彙宗寺的糧庫,對面臨倒塌的彙宗寺有關建築進行搶救保護加固性維修。22
200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文物局立項批准了保護維修方案,並撥款進行保護維修。2005年7月21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北京雍和宮住持嘉木樣‧圖布丹大師主持開光儀式。同年底,章嘉倉、山門、正殿修復完工對外開放。截止2005年7月,國家和多倫縣地方政府相繼投入了800餘萬元用於彙宗寺的保護和修繕。23
2006年8月又公告〈多倫縣彙宗寺維修項目〉,以保護性維修和環境整治為主,具體為:彙宗寺琉璃頂大殿重建、釋迦牟尼清水結構殿重建、琉璃頂鐘鼓樓重建、琉璃頂碑亭重建、噶勒丹錫勒圖佛倉等七處維修、彙宗寺圍牆維修及地面處理等工程,估算總投資3,231萬元。經濟效益:根據現在的年接待量,預計每年來彙宗寺觀光旅遊的遊客都在15萬人以上。維修後年收入(含門票、旅遊紀念品、香火和其他綜合性收入) 660萬元,稅後利潤為492萬元。
2.五當召
五當召位於包頭市東北固陽縣吉忽倫圖山南面的五當溝,因此被稱為五當召。五當,蒙語柳樹之意;召,蒙語寺院之意。五當召於康熙年間由鄂爾多斯左翼前旗王公所創建,雍正以後又經多次擴建,成為內蒙古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
五當召一世活佛阿旺曲日莫(約1695-1763)是多倫彙宗寺的達喇嘛,1720年參與三世章嘉主持的藏文佛經譯為蒙文的工作。阿旺曲日莫圓寂後,五當召於1774年呈報章嘉轉奏認證熱西尼瑪(1764-1836)為二世洞闊爾。五當召建有三座活佛府邸,其中一座是供章嘉大師駐錫的章嘉府,建於1842年(道光22年)。
七世章嘉任國民政府「蒙旗宣化使」,1934年章嘉從北平出發赴內蒙古「宣化」,在包頭期間,曾駐錫五當召。

20世紀50年代以後的歷次政治風暴中,五當召幸運的未遭澈底破壞。據說,文革時五當召的部分建築被改為糧倉,所以得以倖存。1996年中國國務院將五當召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中國國家旅遊局列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二、關於轉世
在中國境內,尚未有八世章嘉獲得公開認證。20043月初,達賴喇嘛在印度達蘭薩拉為百名僧人授戒,其中有一人名叫Amdo Changkya Rinpoche近年青海民間傳聞八世章嘉法名頓悅嘉措,1981年生,土族,互助土族自治縣紅崖子溝鄉水磨溝人,小學3年級輟學,到祐寧寺跟隨其兄出家。1997年經拉薩轉往印度,在印度哲蚌寺果芒扎倉學經,被達賴喇嘛認證為章嘉轉世,應為同一人。

歷史上,章嘉與達賴之間具有深厚的淵源,一世章嘉的前世班覺倫珠是五世達賴的上師,五世達賴又成為二世章嘉之師。六世達賴坐牀時,二世章嘉奉旨赴藏參加。七世達賴圓寂,三世章嘉奉旨赴藏主持八世轉世事宜,三世章嘉著有七世達賴傳記。
去(2007)年7月13日,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通過《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於7月18日公布,同年9月1日起施行。依據該《辦法》,章嘉大師屬於「歷史上經金瓶掣簽認定的活佛,其轉世靈童認定實行金瓶掣簽。」(第八條)。該《辦法》還規定:「活佛轉世不受境外任何組織、個人的干涉和支配。」(第二條)。章嘉轉世問題複雜性日增,可想而知。

 

以上資料來自網路中找的蒙藏委員會研究資料,因為格式關式,末學只摘錄約2/3的內容供各位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angchia19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